股票配资平台app
时间来到2025年,经过45载春秋,深圳经济特区这座城市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世界创新高地,实现了GDP超过1万倍的增长。
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,小微企业恰是活跃于深圳经济的细胞,驱动科技创新,推动城市发展。普惠金融则如毛细血管般渗透到经济肌理,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
作为与特区共成长的金融力量,工商银行深圳市分行(以下简称“深圳工行”)始终坚守“普惠共享”初心,其普惠贷款规模已突破2000亿元,成为特区发展当之无愧的“金融同行者”。聚焦深圳发展的背后,见证标杆银行如何贡献金融力量。
普惠金融:
深圳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
在莲花山公园上空,无人机配送的“空降”;在南头古城街上,“机器人警察”与年轻人同框合影;后浪新天地广场,智能石墩成了“新晋网红”,排队“给手机续命”的大有人在……45年峥嵘岁月,深圳已经成为人们口中的“赛博鹏城”。
当前,深圳“20+8”产业集群正在茁壮成长。细观深圳经济的发展内核,小微企业是其最活跃的细胞,它们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,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。如何在阡陌纵横的产业脉络中,通过金融活水最大程度地激活细胞活力?
面对这一挑战,深圳工行给出了自己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的答卷。多年来,该行系统布局,从服务渠道入手下沉服务,巩固加强网点普惠金融营销服务阵地作用。目前,该行设立39家普惠金融旗舰网点、19家普惠金融标杆网点、83家普惠金融普及型网点,并组建了50支“普惠青年先锋队”,累计触达和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0万户,打通了普惠金融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深圳工行将普惠金融深度嵌入深圳“20+8”产业集群、外贸出海、乡村振兴等重点战略场景,以普惠为底色,围绕科技、绿色、养老、数字,在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上持续发力,形成了具有深圳特色的普惠金融模式。
2024年末,该行在普惠贷款增量、增速、客户数增量三项指标上实现了深圳四大行排名“三第一”的历史最好水平。到了2025年8月,该行普惠贷款余额更是历史性突破2000亿元大关,较5年前增长至10倍规模,年均增幅43%。深圳工行也成为工商银行系统内首家达成此成就的城市分行。其背后,是深圳工行践行金融为民、扎根深圳金融服务、与特区同频共振的岁月注脚。
场景化服务:
精准滴灌小微群体
在传统普惠金融中,信贷审核常常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从而导致金融活水“贷不出”“不敢贷”,服务触达难。
为了解决这一难题,深圳工行加大场景化服务的探索,通过接地气的方式采集信贷信息,解决信息差问题,将“水龙头”精准安装到“缺水”的地方。
在深圳,产业园区是小微企业最密集的地方。深圳工行创新“园区e贷”产品,积极响应深圳金监局号召,开展进街道、进园区、进协会的“三进”活动,成为深圳金监局“园区贷”首批试点银行。目前,该行已经与南山创智云城、罗湖投控大厦、福 田退役军人园区等进行结对,打磨出园区企业的服务方案。
此外,针对信息不对称难题,深圳工行创新场景化服务:
园区:创新“园区e贷”,开展“三进”活动,服务产业园区企业。
科创:推出“工银兴科贷”等产品,匹配“轻资产、高成长”特性。
个体商户:提供“普惠商户贷”等线上小额信用贷,满足“短频急”需求。
绿色低碳:运用数字信用凭据等工具,为产业链精准“输血”。
涉农领域:打造“鹏农贷”等特色产品,服务乡村振兴。
深圳工行的场景化服务使得普惠金融转变为一种主动、精准、可持续的商业模式,金融资源更高效地配置到了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中,真正做到了“普惠”。
科技赋能:
构建普惠金融“数字引擎”
深圳作为科技之城,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沃土。深圳工行将科技基因融入普惠金融,打造了“数据驱动、智能决策、线上化服务”的数字化体系。
打造便捷线上渠道。匹配信贷产品是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一环,深圳工行有针对性地对作业流程进行线上迁移和改造,开发“普惠金融伙伴统一入口”,有效降低客户学习成本,为普惠金融服务的进一步下沉提供了高效的线上渠道。
缩减抵押业务办理时长。时间就是生命,深圳工行建立“线上评估+线上签约+线上抵押+线上解抵押”业务模式,实现抵押业务全流程一站式线上办理,单笔业务时长压缩至8小时内,全年为基层客户经理人均节省工作日41天。
打造数字普惠场景平台。以模块化、标准化功能组件快速响应各类创新场景需求,实现“即插即用”,并实现了第三方验签方式的融合运用,也落地了RPA、OCR、数字人民币等新技术在普惠创新场景的探索运用。
多措并举之下,深圳工行脱离了传统信贷的“人海战术”,走向了“数字化智能”的服务模式。科技力量让金融机构能够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,更加高效的赋能普惠客群。
生态构建:
编织普惠服务“一张网”
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,这是金融机构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所在,更是激活一座城市、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底层逻辑。
调动多方力量、协同共进,构建生态服务,这是深圳工行对于普惠金融的独到理解。为此,该行坚持“全行办”与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将“融资、融智、融商”有机融合,为小微企业提供有力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的金融服务。
融资:共建信用信息机制,深化政府性担保合作,创新“见贷即保”模式,降低融资成本。
融智:深化政企平台合作,丰富结算、代发等综合服务。
融商:依托“环球撮合荟”等平台,提供7×24小时推介、对接、融资一站式服务。
从“金融提供商”到“综合服务赋能者”,这是普惠思维模式的转变,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更高级方向。多方携手,共筑普惠金融新生态,实现了对于经济细胞更多维度、更深层次的支撑。
聚焦观察
落实普惠金融
与特区共荣共生
45载栉风沐雨,深圳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。观其微末,小微企业联系千家万户,是共筑鹏城梦的重要支撑。从科创企业的实验室到个体工商户的商铺,从产业园区的生产线到绿色农场的田间地头,小微企业的光亮照及深圳经济的每一个角落。
2000亿元普惠贷款,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,更是深圳工行与特区同频共振的有力注脚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深圳工行将继续秉持“不普惠 无未来”的发展信念,坚持“服务实体、普惠共享”,践行金融为民初心,深化科技赋能,完善生态建设,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滴灌小微群体,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,书写更多“共生共荣”的发展故事。
采写:南都·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股票配资平台app
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